基本信息
書名:僧侶與哲學家
定價:39.00元
作者:(法)讓-弗朗索瓦何維勒 (法)馬修理查德 著,賴聲川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6752498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藏傳僧侶與法國哲學家,父子在喜瑪拉雅山中關于佛教、哲學、生命意義及宇宙的心靈對談
◎賴聲川經典全譯本,首度向大陸讀者呈現
◎法國暢銷30萬冊,臺灣好評暢銷再版40刷
馬修理查德,是法國哲學家讓-弗朗索瓦何維勒的兒子,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得主法蘭索瓦·雅各布的學生。
曾經,馬修是分子生物學博士,在巴黎巴斯特學院,傾力研究*的西方科學;
現在,馬修是一名藏傳佛教僧侶,隱居喜馬拉雅山麓,潛心修學古老的東方智慧。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他選擇給自己的人生來了這樣不可思議的轉變?
在修學佛法的道路上,他體驗到了怎樣的真理與魅力?
在父親的詰問之下,馬修逐一道來……
◎“當現代的科學遇上古老的佛法,當西方的物質遇上東方的心靈,當望子成龍的父親遇上亟思解脫的兒子,必然迸發*上乘的智慧,這就是這本書的迷人之處?!薄嵳窕停ǚ鸾虒W者,《》譯者)
◎“《僧侶與哲學家》法文版出版后,已翻譯成二十幾種語言,影響甚大。它像是一座搭在東西思想落差之上的橋梁,用聆聽的、容忍的、溫和的方式疏通雙方,讓東西方人各自照鏡子,看看自己,看看我們這個世界,這個時代?!薄嚶暣?br />
內容提要
佛教究竟是什么?為什么它今天在西方有如此多的信奉者?如何理解這樣一種既古老又嶄新的智慧?這本《僧侶與哲學家》就要解答這些問題。
生物學博士馬修·理查德生于1946年,在諾貝爾獎導師指引下從事分子生物學研究,然而,他卻突然遠赴喜瑪拉雅山麓出家為僧,跟隨藏傳佛教的老師,探求古老的東方智慧。二十年后,他的父親,法蘭西學院院士、哲學家讓-弗朗索瓦何維勒來到尼泊爾加德滿都,他們決定通過自由的談話,交流他們的疑問和各自對于對方的困惑。父子二人進行了一場為期十天的對談,所談涉及社會、文明、生命、宇宙等諸多重大話題,父親對佛教犀利的質疑,讓馬修有機會揭開佛法神秘的面紗。這是東方智慧與西方理性之間一次震撼心靈的相遇。
目錄
一 從科學研究到心靈探索
我們是什么?這個世界是什么?到后,重要的就是要去直接體驗真理,超越所有的概念,這就是智慧根本的面貌。
二 宗教或哲學
說到這里,我們要詮釋佛教的一個大問題:佛教是一個宗教還是一套哲學?
三 黑盒子中的鬼魂
當信仰離開理性,就變成迷信,當信仰背叛理性時更甚之。但當信仰與理性合并的時候,就能夠防止理性變成一種純粹知識性的游戲。
四 心的科學
一位專業西方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以這種疏離的、科學的方式來觀察心理現象,根本不是西方的。這種探索已經存在了很久很久,尤其是在佛教里面。
五 尋找實相
空性不但不是虛無,也不是現象之外或不同的空虛空間。它是現象的本質。這就是為什么基礎的佛教經典之一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br />六 改造世界或改變自己
在你還沒有轉換你自己之前,你想對世界有所作為,無法創造出長久或深刻的快樂。我們可以說對世界采取行動是好的,但是內在轉化是不可缺少的。
七 佛教和西方
對未來的史學家而言,20世紀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佛教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接觸。
八 宗教和世俗的心靈性
真正的愛不應該走,不應該被局限于一兩位特定的眾生,也不應該被偏見所污染。而且,它應該是完全沒有執著的,也不期待任何回報。
九 追蹤暴力的根
人的真正本性可以被視為一種平衡狀態,暴力是一種不平衡狀態。暴力不但為受害者,同時也為始作俑者帶來痛苦。
十 智慧、科學和政治
直到17世紀,哲學自始實踐的兩種層面都還存在,一方面是科學的層面,另一方面是智慧的層面,也就是如何發掘生命的意義,甚至生命之外的意義。
十一 佛教的衰退與復興
任何真正心靈道路必須包含兩種精要的元素——讓自己走向的方式,以及能夠對他人有所貢獻的方法。
十二 信仰、儀式和迷信
如果信仰違反理性,而且不去了解儀式中更深沉的意義,那么就變成了迷信。
十三 佛教和死亡
這也就是為什么索甲仁波切的《》會這么成功。他說,死亡就是我們執著的那個東西必然的毀滅,佛教關于自我不存在以及心本性的開示,是可以在這方面幫上忙的。
十四 個人至上
佛法的目的就是要去除所有痛苦的形式,所以必須清楚正義社會的原則是什么,而這個社會的建立應該根據心靈價值、人權,以及個人責任的觀念。
十五 佛教和心理分析
智慧之火讓潛意識燃燒,讓心的究竟本性——它的空性——顯現出來,而同時讓這些潛意識不留痕跡地被消滅,這一切在相當不同的層次之下運作。
十六 文化影響和心靈傳統
有一句西藏諺語:“不要只顧著梯子,要記得你要爬向哪里?!?br />十七 進步與創新
真正的創造力意味著漸漸除去無知和自我中心所造成的遮蔽,揭開心和現象的究竟本性。這才是真正“新”的發現。
十八 僧侶對哲學家的問題
你剛剛說到,20世紀末期,西方重新提出了智慧的問題。你覺得能帶給所有人滿足的智慧是什么?
哲學家的結論
僧侶的結論
作者介紹
讓弗朗索瓦·何維勒()
法蘭西學院院士,年生,哲學教授、政治評論家,所著政治評論在西方世界皆引起很大反響,曾任法國新聞周刊《快報》總編輯,現居巴黎。
馬修·理查德()
佛教僧侶。生于年,曾為巴黎巴斯特學院分子生物博士。年移居印度,向佛教大師們學習,二十多年來過著佛教僧侶的生活。出家前曾寫過一本鳥類遷移的著作,出家后的作品有《頓悟之旅》。至今一直從事藏文經文的翻譯,現居尼泊爾謝城寺。
譯者介紹:
賴聲川
臺灣知名舞臺劇導演,年生于美國華盛頓。美國加州伯克萊大學戲劇藝術博士。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教授及院長。年參與創立劇團表演工作坊,擔任藝術總監。自年開始劇場創作,后陸續開創臺灣舞臺劇市場,即興時事電視劇市場,受到中外媒體贊譽,并獲得諸多獎項。賴聲川同時是藏傳佛教信徒,譯有多本藏傳佛教書籍。
序言
商品評價
100%好評
共有1人參與評分評價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