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晚清最后十八年(2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
定價:39.9
作者:黃治軍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
ISBN:9787536077744
字數:311
頁碼:34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49KG
目錄:
第一章 強拆血案:武術大師趙三多自創義和拳會
強拆血案案發梨園屯
“六大冤”的上告之路
“十八魁”拜師趙三多
趙三多將隊伍改為“義和拳”
絕境中的趙三多亮出“扶清滅洋”!
第二章 義和拳的“神化”之路
朱紅燈成為“神拳”領袖
大水之后,神拳興起
無力滅拳,慈禧連撤山東巡撫
第三章 黨爭的開始:端王集團的驚世廢立陰謀
慈禧給了端王集團奪權良機
“臨朝訓政”給慈禧帶來的掌權軟肋
權力的游戲:慈禧不能也不敢廢光緒
八旗軍對慈禧權力安全的威脅
第四章 慈禧的布局:榮祿崛起
榮祿的故事
榮祿組建武衛軍
從帝后權斗到滿漢黨爭
第五章 權力安全:慈禧維持統治的核心
慈禧的制衡術
東交民巷的十一國公使
再次造謠!端王集團的最后一搏
公開警告!漢黨和公使聯手將廢立野心撲滅
第六章 黨爭的發酵:山東巡撫之爭
“屠戶”毓賢成為新任山東巡撫
毓賢提出“收編”義和拳政策
“天下義和團扶清滅洋!”
袁世凱被“運作”成山東巡撫
袁世凱以高超的“政治手段”平亂
端王集團決定利用義和團
第七章 義和拳進京前的瘋狂
義和團運動背后的四大利益集團
直隸義和拳:無統一領袖的組織
裕祿火上澆油式的“救火”
“禁”和“剿”——慈禧對待義和拳的根本態度
第八章 義和拳是如何進北京的?
洋人的反擊:史上最強保安隊非法進京
洋人,慈禧掌權的最大威脅
禁旅八旗趁勢將拳民“放”進北京!
第九章 端王步步緊逼,慈禧調軍自保
騷亂大爆發,端王集團武裝政變在即!
董軍進京,端王集團趁機再次生事
第十章 被內外勢力逼到絕境的慈禧進退失據
調董軍出城
杉山彬被董軍刺死
義和拳突進內城!
冤冤相報:洋人主動上街剿殺拳民
北京局勢失控,慈禧急召李鴻章來京
第十一章 開戰決策的秘密:最后的御前會議
第一次御前會議:決定對“獵取拳民行動”反擊
大敵當前,兩派仍在為利益而爭斗
第二次御前會議:慈禧做戰前動員
第三次御前會議:討論要不要攻打使館
第四次御前會議:慈禧對是否攻打使館做最終決定
第十二章 向十一國開戰
德國公使克林德在大街上被槍殺
開戰!
慈禧之誤
第十三章 大沽口保衛戰:優勢下的慘敗
西摩爾大軍“失蹤”之謎
大戰之前
羅榮光的抵抗
大沽口炮臺淪陷過程
羅榮光自殺殉國
第十四章 租界之戰:裕祿的一場政治表演
裕祿參戰
如何匯報戰況:裕祿寫奏折的藝術
貽誤戰機,八國聯軍完成合兵
第十五章 “ 東南互?!保捍蟪嫉乃阌?
“東南互?!背雠_背后的隱情
袁世凱的算計
八國派遣援軍的秘密
第十六章 聶士成:最后一位傳統名將之死
聶士成和拳民的恩怨
英雄末路:聶士成之死
日軍首次對中國使用毒氣
日軍攻陷天津
天津周邊的戰斗
裕祿的結局
第十七章 四千發炮彈攻不下使館:榮祿的秘密
李秉衡組建通州防線
榮祿大軍為何攻不下使館區
北京城內十萬義和團民的結局
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前夕
第十八章 北京的淪陷
英軍從“下水道”爬進內城
攻向皇宮!
慈禧挾光緒出逃前,命人處死珍妃
第十九章 八國聯軍在京津的暴行
瘋狂的洗劫
令人發指的大屠殺和強奸
對八國聯軍的最后痛擊即將開始
第二十章 李鴻章一生的最后一次議和
慈禧很早就在暗中“求和”
八國聯軍提出“懲兇”
義和團成了和談的最大犧牲品
賠款數額的確定過程
“門戶開放”政策和“庚子退款”之謎
1899年9月6日,美國正式向各強國提出外交照會
第二十一章 義和團與八國聯軍之亂的終極啟示
利益的戰爭:各懷鬼胎的八國
專制王朝帶來的傳統文化的頑固
大炮轟入的文明必然遭遇野蠻捍衛的尊嚴
列強內部矛盾無法調和,日俄戰爭即將打響
內容簡介:
無論是洋務派還是變法派,保守派還是改革派,立憲派還是革命派,只要踏入權力中心,都將毫無例外地轉變成一種勢力——既得利益集團。
甲午慘敗,洋務派李鴻章失勢,變法派康有為上位,然而變法圖強最終以宮廷政變收場,學習西方的初衷不知不覺淪為了野心家的工具——改革是共識.是晚清最大的利益蛋糕,更是派別政治的角斗場,無論是慈禧太后、?;庶h、滿清權貴,還是親西方勢力、義和團,所有人都被襄抉其中,輪番登場。最后在八國聯軍隆隆炮聲中,動蕩混亂的大清朝局終于重新洗牌。而當改革最終不得不被推上快車道,滿清皇族與實權派袁世凱對改革主導權的爭奪又成焦點;隨著武昌城中的一聲槍響,革命者喊著激動人心的口號踏入權力中心,袁世凱、宋教仁和孫中山之間新一輪錯綜復雜的明爭暗斗又揭開了序幕……一起起看似荒誕詭異的史事背后,是無比清晰的利益選擇和權力博弈。
翻開黃治軍著的《晚清最后十八年--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2)》,讀懂戊戌變法為何淪為戊戌政變、慈禧為何先炮擊大使館再屠殺義和團、袁世凱為何既是改革推手又是亡清關鍵……看透層層詭異的歷史迷霧背后無比清晰的權力邏輯。
精彩頁:
果然不出所料,端王以“太后上諭”的名義調天津總兵張懷芝率開花炮隊進京,炮轟使館區。張懷芝自然覺得這是一個“立功”的大好時機,于是他也沒多想就在使館區外布炮。這時候榮祿大人也來到現場了,他親自巡視、親自視察,并且還告訴張懷芝,城墻上居高臨下,最便俯攻,如果要炮轟使館,將軍你是可以將大炮布置在那里的。
視察完畢,榮祿離開了。張懷芝便帶領大家把開花炮抬上城墻,將炮口對準使館區,想到就要炸平所有的使館,一舉殲滅使館區里所有的洋人,士兵們都很興奮,躍躍欲試,大家就等著張懷芝一聲令下,就要萬炮齊發了。
“等一等!”張懷芝突然感覺哪里不對勁,然后他才突然發現:奉太后之命進攻使館區的是榮祿,而榮祿雖然來“視察”了前線,卻自始至終沒有對他下達過炮轟使館的命令。如果自己一聲令下,炮兵開炮,使館區被夷為平地,不說將來遭到洋人清算的就是自己,即使是在朝廷這邊,自己也可能是替罪羊——誰叫你當初擅自開炮的???
張懷芝頓時驚出了一身冷汗!于是他趕緊命令炮兵暫停發炮,自己一路小跑,跑到榮祿府上請示,到底要不要發炮,請榮祿給他一道手諭。
榮祿很客氣地接待了張懷芝:“張將軍,來來來,看座,看茶?!?
做完這些,榮祿就微閉雙目,無論張懷芝如何請示、如何請求,榮祿就是不開口,就像是入定的高僧。
不過張懷芝也不傻,他一邊喝茶一邊說:“大人您今天要不給我一明確指示,我就睡您這兒了?!保ā爸刑媒袢詹话l令,懷芝終不肯退?!保?
榮祿怕的就是這種人啊,看來是一物降一物,高深莫測的碰上了潑皮無賴。見裝睡對付不了張懷芝,此時的榮祿睜開雙眼,徐徐說道:
“橫豎炮聲一出,里邊總是聽得見的?!?
張懷芝明白了,榮祿大人要的只是“炮聲一出”,只是皇城“里邊”能夠聽見炮聲。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現了:使館區外百炮齊發,炮聲隆隆,但使館區內基本無恙,因為那些炮都是朝天炮,相當于放禮花——“很奇怪,清軍總是很喜歡在晚上發動進攻,而那些炮彈基本都打向了月亮?!保绹狗蛉怂_拉·康戈爾:《北京信札》)
如此一來,除了不能出去遛彎,公使們的生活還是蠻滋潤的,其實和以往也并沒有多少區別。月光之下,法國公使一邊享受著牛排,一邊咕咕噥噥:“Noussommesperdus!”(“我們完了!”)公使們喝著事先儲存的香檳,吃著牛排和魚子醬,晴天打打板球,雨天去劃劃船,
而夫人們以彈鋼琴、唱歌劇、在遮陽傘下野餐來打發時光,在使館區中央的鐘樓底座,成了一面詩墻,各種格言、打油詩貼在上面。 只有跟洋人真的有仇的董福祥是真心進攻的,不過,正是因為他真的要攻,榮祿給董軍的槍炮是有限的,董福祥向榮祿申請給董軍開花炮,榮祿說沒有,以土炮對付之。
也就是說,榮祿已經成功地將“進攻使館”轉換為“隔離使館”,這叫圍而佯攻,或者叫實圍虛打。但“圍攻使館”畢竟是慈禧親自下達的命令,榮祿大人難道就不怕慈禧追究嗎?
P259-261
序言:
后記:
評論:
主題詞:
推薦詞:
黃治軍著的《晚清最后十八年--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2)》為歷史通俗讀物。講述了:晚清最后十八年,喪權辱國的現狀極大挫傷了底層民眾的民族自尊心,而外國傳教士們種種與傳統民俗相悖的活動讓民眾的屈辱轉化為一場史無前例的排外運動。義和團運動突然爆發,并以驚人的速度席卷整個華北大地。而慈禧則充分發揮其“政治智慧”,借著義和團“扶清滅洋”的旗號利用民間勢力打壓對其最具威脅的外國勢力,卻最終演變成“向十一國宣戰”的瘋狂,為大清招來了八國聯軍的滔天巨禍。
著作者簡介:
黃治軍,湖南益陽人,生于1981年,《旅伴》雜志前主編,自小熟讀兵法、經史子集。曾通讀《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鑒》,后專注于晚清史,為了尋根探源地解答心中對于清亡的疑問,僅甲午戰爭看過的史料就不下百種。經過沒日沒夜的五年苦寫,終于著成長篇歷史讀物《晚清最后十八年: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
商品評價
100%好評
共有1人參與評分評價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