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阿蓮/湯素蘭童年風景成長小說
定價:35
作者:湯素蘭
出版社: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
ISBN:9787556231416
字數:154
頁碼:26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39KG
目錄:
丁老師
梅伯伯
一副撲克牌
空罐子
愛桃
端午節
丹柯的心
《愛蓮說》
后記
內容簡介:
湯素蘭著的《阿蓮/湯素蘭童年風景成長小說》講述了:阿蓮在故事中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一個天真爛漫成天跟在奶奶身后的娃娃;一個心靈性慧背著天藍色書包甩著辮子的小學生;一個亭亭玉立走在求學路上的少女。阿蓮是誰?她是一個在山里長大的孩子,眼神中透露著倔強,在知識貧瘠的年代求知若渴,走過狹窄的鄉間小路,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她,也是作者!
精彩頁:
因為《阿蓮》
重陽節過后,山里的天氣就涼起來了,天也仿佛格外高了。尤其是早晚沒有太陽的時候,能在空氣里明顯感到秋意。然而大白天,太陽還是溫熱而明亮的。
今天是個好天氣。一大早,秋陽便鋪滿天空,為山山嶺嶺涂上一層蜜似的金黃色。
早晨八九點鐘光景,太陽爬得離東邊的山嶺一丈來高了,蓮妹子還沒有吃上早飯。她的肚子餓得咕咕叫。她跟在阿婆的身邊問了好幾回:“阿婆,我們什么時候吃早飯?”阿婆每次都說:“你先去外面看看你阿公回來了沒有,阿公回來了,我們就吃早飯?!?
“阿公”就是蓮妹子的爺爺。湘東北山地的方言,管奶奶叫“阿婆”,管爺爺叫“阿公”。
蓮妹子跑到屋前的山嘴上,伸長脖子一直望向大路盡頭,還是沒有看到阿公的身影。
阿公一早去十余里①外的易家灣請接生婆去了。
蓮妹子的媽媽要生毛毛了。凌晨三四點鐘的時候,媽媽感到肚子有點疼。媽媽已經懷胎九個月。她是生過孩子的人,知道肚子這樣一陣陣痛,就是要生孩子了。她沒有驚慌,耐心地等到天亮以后,才來到蓮妹子阿公阿婆住的東屋,站在窗外告訴阿公阿婆自己肚子發作了,煩勞阿公去請接生婆,煩勞阿婆早起把雞塒里那只老黃母雞殺了燉湯。吩咐完這些,她又回到自己住的西屋里間,安靜地躺在床上,迎接越來越頻繁的陣痛,迎接孩子的出生。
聽了蓮妹子媽媽的話,阿公立即起床洗漱,腳底生風地去拍村里的接生婆石八娭母也的門,告訴她二兒媳婦淑平今天要生了,天亮前已經開始發作。
當地方言,把年紀大的老婆婆都叫作“嬪母也”。
在千丘田村,上至五十幾歲的老人,下至剛出娘胎的娃娃,都是石八娭馳為他們剪臍帶,聽他們的第一聲啼哭,將他們迎來這個世界的。什么樣生孩子的陣仗她都見過。她知道蓮妹子的媽媽雖然在天亮前有了陣痛,但離孩子真正出生還早。一般情況下,一個產婦如果是生第一胎,從開始陣痛到孩子真正生下來,順產的話,也要十多個小時。生第二胎的時候會輕松一些,但一般也得七八個小時。所以,她答應一會兒吃了早飯、喂了欄里的豬和家里的雞鴨就去蓮妹子家。接著,她又囑咐蓮妹子的阿公:
“詠華阿公,你還是去易家灣一趟,把順生婆婆接來吧。你家淑平生孩子,我一個人有點吃不住勁?!?
蓮妹子的媽媽名叫淑平,是阿公的二兒媳婦。兒媳婦要生孩子了,當阿公的當然滿是喜悅,何況之前還請各路神仙掐算過,說淑平這回一定會生個大胖小子。聽了石八嬪母也的話,阿公的心往下一沉,仿佛一只展翅飛翔的麻雀突然被調皮的孩子用彈弓擊中翅膀,墜到地上。 “怎么?您看有什么不對頭嗎?”阿公問。
“倒也沒有特別不對頭,只是有些擔心。我看她的肚子特別大,肚子里的孩子肯定小不了。淑平平時性子嬌氣,身子骨又單薄,病病歪歪的樣子,我怕她吃不了苦,下不了狠勁……生孩子是過鬼門關,牛婆子生崽也是死里逃生的事,何況人呢。有順生婆婆來幫忙,你們放得了心,我也日日子大點……”石八娭馳說。P3-5
序言:
說到湯素蘭,我們更多想到的是她的童話——她的童話是屬于中國童話最高水平的那一部分。她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影響力,多多少少遮蔽了她在小說寫作領域的光彩。其實,她在小說寫作方面所顯示的才能一樣是十分出色的。
童話寫作和小說寫作雖然都同屬于文學,但兩者無論是在語調、情調,還是在題材、意象、立意、境界諸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前者傾向于幻想,雖然也有寫實成分,但一定是幻想成分大于寫實成分:后者則傾向于寫實,雖然也有幻想成分,但一定是寫實成分大于幻想成分。即使幻想類的小說——它的整個故事可能都是幻想的產物,但與童話寫作仍然有著很重要的區別:它在寫作這些明明是幻想性的故事時,是一定要將它當成一個真實故事來寫的,由始至終,作者都會沉浸在一種十分強烈的真實感之中。記得當年討論童話與幻想文學的區別時,我曾下過一個樸素而簡單的定義:童話是將虛構的故事當成虛構的故事來寫,而幻想文學是將虛構的故事當成真實的故事來寫。童話寫作與小說寫作的差異性是顯而易見的,兩者盡管都同樣需要文學的功底,但兩者的功夫似乎又不太—樣。據我的觀察,一個長期從事童話寫作的人,忽然一天也想寫寫小說,然后他就動手寫了,但寫出來的小說似乎總讓長期寫小說的人看著覺得不那么好,不那么地道。因為如此,這個人嘗試了幾下小說寫作之后就又回到了他拿手的童話寫作,那時他又顯示出如魚得水的自如、自得。
湯素蘭卻屬于例外。
她的小說一樣也寫得十分地道,長篇短幅,都無疑是中國兒童文學中一流的小說。她在童話寫作與小說寫作這樣兩種不同的寫作之間自然而然地游走,給我的感覺是,她的出入非常自由,并且操持起來同樣都很嫻熟優雅、游刃有余。無論寫童話還是寫小說,在她這里,其難易不過就是換頻道而已,咔噠一下寫童話了,咔噠一下寫小說了。這部長篇小說《阿蓮》,可能是她寫得最有分量,也是“最小說”的小說。小說敘事,在她這里沒有絲毫的生疏,進行起來就像她寫童話時的童話敘事一般流暢。寫生活,寫場景,寫風俗,寫得實實在在,鄉土氣息濃郁到我們猶如看到了“沖”,看到了“灣”,看到了“坳”,看到了“塅”,看到了走在山道上的各色人等。她一直在逼真地書寫著天地人間。將寫小說的寫實功夫不動聲色地亮給了我們。
而因為她一直擅長童話寫作,深諳童話之神髓,被童話之境界濡染,在她涉足小說世界時,便不知不覺將童話世界的種種美妙之處帶進了小說世界,如童話的單純,童話的詩性,童話的美感等。那個叫阿蓮的女孩,是干丘田村的,是一個活生生的現實生芻舌中的女孩,卻也是童話中的形象。
她的寫實功底與詩化、空靈的虛幻能力平分秋色。 《阿蓮》走的是小說寫作的經典道路,而經典性小說,無一不是以寫人物見長的?!栋⑸彙分袔缀跛械娜宋锒嫉玫搅思毿目坍?,而且一一站立了起來,甚至是那些過場人物,作者也讓他們一個個須眉畢現,仿佛能聽到他們的鼻息之聲。阿公、阿婆、媽媽、鐵砣、伯母、愛桃、秀姨、亮伢子,這些同樣的大山兒女,卻一個個性格不同,趣味各異,精神世界和人生境界也長短不一、高低有別,但他們一個個都是人,都是人物。主人公阿蓮,將會成為中國兒童文學人物長廊中的一員。
一個作家可能不宜總是忙著顛覆文學的傳統和基本的功能。比如說,“小說是用來刻畫人物的一種文學體裁”一說,雖然早已是“陳詞濫調”,但你就不太好加以否定,以此顯示你在文學上的變法,顯示你是文學的革新者、革命者。這樣的革新者、革命者其實是做不得的。以法國“新小說”為代表的革新者、革命者,那么起勁地反小說的傳統,欲想構建新的小說帝國,我看這個夢想早就破裂了,它留給文學史的可能只是一種精神,而不是作品,那樣的作品大概是不會讓人有什么閱讀興趣的。而它最猛烈反對的就是“小說是用來刻畫人物的一種文學體裁“這一定義的。
湯素蘭不是革新者、革命者,這不符合她的性格——若是那樣的叛逆,她大概也是寫不了童話的。在她看來,堅守文學的一些基本面也許是更聰明的選擇。她依然遵循了傳統小說的基本路數:以刻畫人物為始終不渝的宗旨。我們能夠想見,她在動手寫作之前,那些人物就已經活在了她的心中,直到已經在她眼前或笑或淚流滿面了。她要做的不是顛覆。而是繼承——繼承傳統小說的基本做法:盡一切可能塑造、刻畫出幾個人物。我們不知道她對這些呼之欲出的人物究竟琢磨了多久,我們只知道她做到了。成功了。
當年沈從文先生談人物刻畫,說出了他的寫作體悟;貼著人物寫,
看湯素蘭的《阿蓬》,讓我想到了沈從文先生的這一刻畫人物的經驗之談。
寫故事似乎常常不是女性作者的強項。但她們自有男性作家的不敵之處,比如在語言方面顯示出的非同尋常的感覺,比如對一種情調的釀成,比如對人物心理、情緒細致入微的揣摩,而且這一切本領看上去是天生的,并非后天造就。她們寫作品,好像也不太在乎故事,但湯素蘭既在敘事中依然保持了一個女性作家的那些讓男性作家望塵莫及的品質,在編織故事方面也顯示出了島強的本領?!栋⑸彙吩谝粋€略顯舒緩的開篇之后,故事真正開始了。這個故事是圍繞阿蓮展開的。它并無一個中心故事,而是以阿蓮為中心,依靠一個個故事,將小小阿蓮的前進腳步一步一步地呈現給我們。而這一個個故事,都是很講究、很絕妙的故事,它們總是出入意料,而忽然真相大白之時,叉覺得它們那么符合邏輯,那么符合情理。鐵砣長得叉自又胖,后來媽媽發現竟是她刻骨銘心的情敵明秀用她充足的奶水所哺育;阿婆用碎花布為阿蓬拼書包,阿蓮為了讓書包能夠早點拼就,撿了案板下兩塊半月形的稍大一些的布頭,想不到吉嬸說媽媽昧起了這兩塊她另有用場的布頭,引發了一場涉及人格人品的沖突,結果是阿蓮遭到媽媽一頓狠揍;還有撲克牌、空罐子,這些故事都很棒。關鍵是這些故事所引發的沖突,使作品無論是在深度、力度還是在對人性的褐示方面,都產生了強大的推動力。
這些故事精彩,而作者講這些故事也講得十分藝術。明秀哺乳一章,作者先是不驚不乍、看似平常地寫阿蓮總帶弟弟去明秀家,無論是當事人阿蓮、阿婆、明秀還是我們讀者,都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僧攱寢屩来耸聲r,故事突然問急劇升溫,并最終轟然爆炸。而這樣的轉折所產生的震撼,使我們產生了巨大的閱讀快意,并在媽媽歇斯底里的爆發中,我們深切地體會到了人性。
中國小說大約從上世紀末重新開始重視故事在小說中的意義,這也許是一次正確的回歸。小說大概是很難離開故事而生存的。福斯特說故事是“小說這種非常復雜肌體中的最高要素”。盡管他從內心希望小說的“最高要素”不是故事而是其他,但他并沒有找到其他。我們還得老老實實地承認故事是小說的基本面。小說源于故事,這是一種血統般的關系,很難違逆。故事與小說,是生死之戀。湯素蘭以《阿蓮》告訴我們:我們為什么要去貶低故事呢?為什么不說一個精彩的故事同樣可以創造很高的美學價值呢?
我們可以將《阿蓮》看成是一部成功的成長小說。2017,中國的兒童文學擁有一部《阿蓮》,是很幸運的。
后記:
因為《阿蓮》
童年是一個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于兒童文學作家來說,更是如此。
我出生在“文革”的特殊年代里,童年是在鄉下度過的。我的童年是寂寞而又豐富的。童年時我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少,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間多。除了學校里學習的那點少得可憐的知識之外,并沒有課外讀物。但整個鄉村,家人以及親朋戚友:村里的叔叔嬸嬸。伯父伯母、阿公阿婆,院子里的雞和鴨,圈里的豬和牛,山上的樹木,田野里的禾苗,梁上的燕子,夜游的貓頭鷹……一切的一切都是我的課本。因著這豐富的生命課堂的學習,我得以成長。
以我自己的鄉村童年經驗為素材寫小說,這個想法由來已久,卻遲遲沒有動筆。因為我懷疑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把握這些素材,今天的讀者是否有興趣來閱讀這樣的童年故事。
事物總是有它自己的規律。冥冥之中,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
一直慣于寫童話的我,近年來陸續開始寫回憶性散文。當我將這些散文結集為《奶奶星》出版的時候,童年的記憶鮮活起來。在寫完這本散文集之后,我知道,我現在可以動筆寫關于童年的小說了。
人到中年以后,工作的壓力,寫作的壓力,學業的壓力,家庭的壓力,人際關系的壓力……重重壓力讓我常覺得自己就要崩潰了,只要再有—根稻草,我這匹駱駝就要被壓死了。尤其是我在寫作《阿蓮》的這段時間,所遇到的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是前所未有的。我甚至對生活漸漸生出倦意來。感謝這一次寫作。因為從這個叫阿蓮的女孩身上,我重新獲得了力量。這個孩子降生在那么狹小的天地里,除了頑強地向上生長,她幾乎—無所有??伤鼓芟瘛w種子—樣沖破層層阻力破土而出,像清亮的溪流—樣在山林問勇往直前,奔向外面的世界。
我是鄉下出生的孩子。鄉下人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還有家鄉可以回。因此,每到過年,我都要回鄉下,在父母家里飽食終日,等腰粗一圈之后,又像鬼子進村似的帶著雞鴨魚肉,拍拍屁股走人。隨著父母年事漸高,看到父母終日勞碌,侍候我們吃喝,實在于心不忍,可如果我們過年不回家,不讓父母勞累,他們會不高興。過年前我搬了新家,按長沙的風俗,搬家第一年是要在新家過年的。于是,我把父母和弟弟一家全接來了長沙。這些年因為忙,照顧父母的重擔都落在了弟弟弟媳身上。年前弟媳做了一個小手術需要休養,我正好可以回報他們。過年那幾天,住家的保姆已經放假了。除了老公靜忙炒一下菜之外,張羅一家人的吃喝、家里的一應家務和衛生全由我一個人干。我不看書,不寫作,全心全意地照顧父母。為他們打洗腳水,伺候他們睡覺,天氣好的時候帶他們到公園去走一走,看一看。雖然只有短短幾天,也算是我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 連續九年了,我一過完年沒多久就要到北京開會,因此,春節的日子總是匆匆忙忙。去年過年早,春節過后在家的時間便顯得格外長。正是這段時間,讓我終于可以靜下心來修改一年多來用零碎的時間斷斷續續寫的《阿蓮》,并且回望與思考自己的人生。
在我小的時候,特別盼望二十歲,不記得是誰說過,人到了二十歲,眼睛發育定型了,就不會再近視。因為從中學開始近視,所以,在中學和大學時代,我是盼望二十歲到來的。過了二十五歲之后,我發現時光飛逝。四十歲以后,更是忙碌得團團轉,連時光飛逝都來不及說,時間就逝去了。
因著寫作,我才得以回望過往的歲月。因為回望,童年才顯得如此清晰。
但我的童年比我在作品中呈現的樣子更豐富、更復雜,也許還更黑暗。真實的生活就像一團麻,而我用故事講述的時候,便是從這團麻里面理出其中的一根線,編織成一個叫“小說”的東西。但小說里那個日郵可蓮的女孩子,已經有我的影子。我想我會在以后的寫作中,將童年生活的更多方面,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將它們變成故事,講給我的讀者朋友聽。
感謝這個春天,它像每個春天—樣,有陽光,有風雨,有春寒料峭,也有吹面暖風,有春花爛漫,也有冷雨敲窗。生活原本就是這樣的??偸怯心敲炊啾瘋筒蝗缫?。童年的時候是這樣,成年以后也是這樣。感謝這一次寫作,讓我回到童年,感受一個生命在貧瘠的環境里是如何蓬勃向上的。讓我從阿蓮的向上生長中,重新獲得力量。
感謝我的兒子湯米,從小到大,他是我作品的第一位讀者,也是真實的批評者。我一直信任他的閱讀眼光。小時候因為他是一個孩子,所以他喜歡什么,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小讀者的選擇。雖然他長大以后沒有學文學,但我依然信任他。在這本小說的寫作過程中,他給了我許多寶貴的意見,讓這部作品更加完善。
感謝我的先生。他一向對我的童話不感興趣,但這一次,我的小說剛脫稿,他便拿了過去讀,而且連讀了兩遍,并且給予了肯定和喜歡。
感謝出版社的耐心等待。
感謝曹文軒老師為我作序。
年初我去北京開會的時候,在飛機上一邊對打印出來的手稿做最后的修改,一邊想,如果能請曹老師寫個序就好了。
我之前的作品出版時,很少有序,也很少主動去找別人寫序。因為我知道老師們都忙,尤其是曹老師。請老師們寫一個序,得花費老師們許多時間。我心懷忐忑地向曹老師提出來。我說:“曹老師,我很想請您為我新寫的小說寫個序,但我知道您很忙,不知道您有沒有時間?!蔽业难哉Z間留出了讓曹老師拒絕我的空間和機會。但是,曹老師卻笑著說:“那就寫唄!”這真讓我喜出望外。從曹老師的身上,我又學習到了他的謙遜平和,以及對人的友善與幫助。
感謝我的爺爺奶奶。他們已經故去多年,很遺憾他們沒能看到我成為一個作家。在他們在世的時候,我甚至不曾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個作家。尤其是我的爺爺,他是喜歡讀書的,對每一張寫了字的紙都會“敬惜”。如果他知道我最后成為了一個作家,已經寫出了數百萬字的作品,他該是怎樣的驚訝啊。而我的奶奶,她是不識字的,但她教會了我最重要的品質——善良和勤勞,因著這品質,我才成為了今天的我。
2017年3月
評論:
主題詞:
推薦詞:
大家都說阿蓮是個奇怪的女孩子。她聽得懂蜜蜂和黃麂說話。一個暴風雨之夜晚,阿蓮的瞎眼奶奶淹死在水塘里。村里的單身漢強七也失蹤了。瞎眼奶奶死后,阿蓮變得更加奇怪。她整夜不睡覺,而是睜著眼睛守著我,怕我被妖怪抱走。有人說她瘋了。有一天中午,大青山突然起了山火。那天中午阿蓮上山到奶奶的墳上去了。全村人奮力撲救山火,希望能在大火中找到阿蓮??墒?,大火撲滅后,阿蓮不見了……湯素蘭著的《阿蓮/湯素蘭童年風景成長小說》是一個關于留守兒童的故事,呼吁人們關注留守兒童、關愛留守兒童,給留守兒童的童年撐起一片藍天。
著作者簡介:
湯素蘭,國家一級作家,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文聯副主席,民進湖南省副主任委員,全國政協委員。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等諸多獎項。被評為“湖南省德藝雙馨青年文藝家”“影響湖南十大文化人物”。寫作以童話為主,其作品語言優美而風趣,深受專家和讀者好評。
代表作有《笨狼的故事》《小朵朵和大魔法師》《閣樓精靈》等。
商品評價
100%好評
共有1人參與評分評價商品